Categories
平面构成 教师课

平面构成7·孩子的画面没有主体怎么办?

主要内容:

孩子的画面没有主体怎么办?
首先我们要去思考,孩子的画面为什么会没有主体,画面中元素比例过于相似?没有对比?黑白灰关系不明确?这些都是因为不了解形式美法则,缺少对于美的形式的感受,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孩子学会对画面进行思考,从而学会设计自己的画面。
针对这节课提出的问题“孩子的画面没有主体怎么办?”我们可以从形式美法则中的黑白灰关系、强调(对比),这两个内容来解决。

(一)黑白灰关系
黑白灰关系是视觉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,简单来说就是视觉上需要它去形成视觉中心,从而让画面信息更快、更有冲击力地表达出来。黑白灰关系是一幅作品的内在逻辑,缺少了它画面的形式美就不成立。黑白灰关系需要通过点线面去构建。我们可以将一切事物归纳为黑白灰、点线面,而后去设计画面,这就是平面构成思维。
想要创作具有形式美的画面,理解黑白灰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一开始绘画时,我们总会对画面细节感兴趣,去刻画一个又一个细节,跳不出来,也就失去了对画面整体情绪的把控,画面不吸引人、没有主次,没有强弱对比,是因为黑白灰关系没有处理好,那么我们通过抽象黑白灰的训练,能够帮助我们在构思画面时,自觉地进入到画面的抽象逻辑中,也就是用黑白灰归纳、总结事物的能力,而后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模式,无论以后再创作什么样的作品,都会有着很好的大局观,画面的节奏和黑白灰关系会非常恰当。
1、黑白灰的形象
例如:有三个面。涂满的是黑,留空的是白,填上黑白相间的花纹是灰。
在画面中,黑白灰的组合会使画面有层次感、主次分明。
可以说,只要黑白灰的布局不乱,画面就不会乱。
如果必须要把两个灰面放在一起,有什么办法去区分呢?
改变花纹的方向、形式改变花纹的密度、粗细
2、黑白灰的画面意义:黑白在画面中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,一明一暗能够鲜明对比,灰色能够起到过渡调和的作用。黑白灰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。
黑的意义:具有重量感,压得住画面,同时也能够突出主体。(较深的颜色、密集的线条和点)
白的意义:具有膨胀感,能够刺激视觉神经,从而突出主体。(较亮的颜色、稀疏的线条和点、空白)
灰是意义:具有融合感,能够抑制、加强、缓和、调节黑与白之间的关系。灰在画面中还具有一定控制能力,当灰色在黑白当中的范围小,黑与白距离近,那么画面会格外鲜艳而强烈。反之,灰色范围大,黑与白之间距离远,那么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柔和而抒情的,显得画面细腻且丰富。
3、黑白灰的作用
黑白灰三者的面积、位置与形状,对画面的均衡、变化或统一等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其中黑白灰的“面积、位置、形状”这三者需要点线面来表现。
思考:梵高《星空》这幅作品中,黑白灰关系是如何处理的?

(二)强调
强调是在艺术创作中,将作品中某一特定物体或区域加重点内容,让其和周围的其他元素或区域形成对比,以此吸引人们的视线。(引起注意)
这个夺人眼球的物体或区域就是这件作品的重点或意趣中心。
强调有很多种方法,包括色彩强调、比例强调、位置强调、空间强调、细节强调、重复强调,造型强调、明暗强调。
1、色彩强调:运用不同于周围的颜色,使其成为画面中独特的点。
2、比例强调:将画面主体面积放大,与其他元素或形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3、位置强调:把想要强调的东西放在画面中间,能引起观者重视。
4、空间强调:将想要突出的主体放在画面透视的交点处,通过透视来吸引观者重视。
5、细节强调:将想要突出的位置,详细刻画,添加细节,以此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。(疏密对比)
6、重复强调:把想要强调的东西进行数量上的叠加,能引起观者重视。
7、造型强调:将想突出的部分,用夸张的造型刻画,以此突出该部分内容。
8、明暗强调:通过明暗对比,突出画面主体形象。

思考:以下作品都用到了哪些强调方法?

相关素材:

Categories
平面构成 教师课

平面构成6·孩子的画面构图死板怎么办?

主要内容:

之前的章节,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,如何去运用。

本章节我们来剖析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是如何呈现的,也就是形式美法则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的。那首先抛出一个问题“孩子的画面构图死板怎么办?”接下来,我们就针对构图这一方面去具体讲解。

孩子的画面构图死板怎么办?
首先我们要去思考,孩子的构图为什么会死板,不敢画?循规蹈矩?思维固定?都是因为不了解形式美法则,缺少对于美的形式的感受,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进行引导,在潜移默化中,引导孩子学会对画面进行思考,从而学会设计自己的画面。

思考:画面中的美是什么?
说到美,除了画面中事物本身的美,还有一种叫做形式美,是通过构图、黑白灰关系以及多种表现手法去体现的(包括平衡、节奏、调和、变异等等)。这种表现形式上的美,其实可以归纳为两大类。
1、“有秩序的美”:这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,符合人们长期的欣赏习惯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会给人一种平和、安全、稳定的感觉。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中表现为:均衡、重复、近似、渐变、发射,的视觉感受。
2、“打破常规的美”:这种表现形式不是主要的,却又是不可缺少的,这种美更具个性,常给人们带来新奇、刺激、有趣、活泼的视觉感受。表现为平面过程中的对比、特异等形式。

一、针对这节课提出的问题“孩子的画面构图死板怎么办?”我们首先来学习形式美法则中的平衡、节奏、分割,这三个内容。
(一)平衡
平面过程中所指的平衡是均衡的意思。是指从视觉反映到心理的一种感受,也就是说视觉上达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。平衡可以根据力的重心,将多个形象重新组合调整,从而达到均衡的视觉效果。平衡还分为绝对平衡和相对平衡。
1、绝对平衡
常用于图案纹样、招贴设计等,在绘画当中虽能够表现出绝对的平衡感,有着极强的稳定性和庄严肃穆的感觉,但是相对来说有些死板。就需要我们加以设计,去打破它过于规律的视觉感受。
绝对平衡包括四种类型:反射、移动、回转、放大。
A、反射平衡:就是镜像、对称平衡,以对称轴为中心,相似的形象在左右或者上下的位置对应排列。
B、回转平衡:就是在移动的基础上,将形象按一定角度旋转,构成水平、垂直、倾斜、放射状等表现形式,以此强化形象的变化。
C、移动平衡:是在总体平衡的条件下,形象按一定规律平行移动,所形成的一种排列形式。移动的位置要适度,不能破坏对称平衡的关系。
D、放大平衡:就是将形象按一定比例向外扩大所构成的形象,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,又不失平衡的效果。
2、打破对称的平衡
是通过对形象大小、位置的精心配置、重组,得到一个新的平衡效果。比起完全对称的形式,更富有活力。不对称却又平衡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,是因为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,这就要求随时调整这种不平衡的关系。
比如,杆秤的杆、秤砣、秤盘里的物体,这三者的关系。当秤盘里放了物体,那么为了平衡,就必须调整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,使其重新获得重心,使其平衡。
比如,当单手提很重的物体时,身体要相反方向倾斜,抬高另一只手臂,从而获得平衡。
那么,在画面中也是一样的,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,来保证画面的平衡感。不仅仅只用对称构图。就平面构成中的平衡而言,有以下四种调整平衡的方法。
A、移动形象的位置:随着形象的位置调整,形成疏密的变化,同时两者比重(视觉上的量感)也会产生变化。
B、调整形象的大小:变化主体的外形,以此来调整形象在画面中的比重。
C、利用形象与空间(画纸面积)的关系:变动形象的方向,由此产生画面中的强弱与运动感。
D、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明暗关系带来层次感:使画面形成进深感,增添活力。

(二)节奏(韵律)
说到节奏我们首先会想到音乐,想到高低、强弱、长短不同的旋律。不同的旋律会给人不同的听觉感受。在绘画中,也有着韵律的存在,它在视觉形象中具有一定的秩序性,同一个元素按一定比例连续或反复的运动就是画面中的韵律所在,也称为了律动。需要注意的是,它在画面中的运动是循序渐进的,强调的是变化的过程。
能够形成这种具有强烈律动感的画面的基本形式有渐变、发射等。
a、同心发射
b、多心式发射
3、构建画面韵律感到方法
A、当形象与形象并列时:注意形象之间的错落,尽量避免处于同一水平线或同一垂直线。
B、当多个形象组合时:注意形象与空间之间的分配关系,也就是形象周围的空白区域,要尽量避免空白区域大小相近。
C、在运用多个形象多种元素构图时:注意形象方向的变化,尽量避免方向过于一致。
D、在整体色彩处理时:首先要注意形象与形象、形象与空间的明暗层次关系,其次是主题形象与画面整体的色彩关系(纯度、色相)。

(三)分割:把画面空间根据需要进行划分,并作适当安排就叫做分割。(划分空间使其合理)
a、面的分割:增加画面层次感
b、比例分割:视觉上较为舒服
c、自由分割:更随性、给人活泼不受拘束的感觉。

相关素材:

Categories
基本功训练 教师课

艺术语言基本功训练1·线条

主要内容:
1、艺术语言“线条”的解读及分类(种类、显性及隐性)
2、线条在儿童绘画中的运用
3、解读“儿童线描画”
4、教师实操训练内容分享

相关素材:

查看课件

Categories
教师课 服装设计

服装设计6·常用工具及材料选购指南

主要内容:
绘画工具、固体胶、双面胶、乳白胶、酒精胶、胶枪、剪刀、针、线、尺子、人台、杂志、面料、种类、尺寸、工艺、颜色、辅料

相关素材:

查看课件

Categories
创造力训练 教师课

创造力训练5·怎样让孩子有美术学习的延续性

主要内容:
一、保持孩子美术学习热情的关键
1、兴趣起点
·什么时候开始画
·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
·学习的内容是什么
2、美育导师
·教学理念
·教学方法
·教学经验
3、课程体系
·是否完善
·具备特色
·符合规律
4、学习环境
·家庭环境
·校区环境
·拓展实践
5、施展平台
·家庭
·学校
·社会
6、价值成长
·知识成长
·技法成长
·身心成长:学习能力、美术素养

二、保持孩子美术学习热情的举措
1、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
重要性:符合孩子成长阶段特征和规律,才能持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;
·游戏
·故事
·多媒体
2、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
重要性: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,获得成就感,学习兴趣才会持续和深入的发展;
·学员画展
·大赛
·考级
3、让艺术走进生活
·课后作业
·家庭创意大赛
·社会公益性艺术活动
·户外课(写生、户外体验)
4、阶段性鼓励
·实时点评
·阶段考评
·阶段证书
5、做好家校链接
·家长教室
·家校艺术活动
·资讯推送

三、保持孩子学习美术热情的思维导图

相关素材:

查看课件